太極拳的推手

推手是太極拳的基本對手功夫,為訓練感覺靈敏的法門,亦為鍛鍊「黏、連、棉、隨、不丟頂」諸方法及「掤、扌履、擠、按、採、挒、肘、靠」八勁的最佳方式。推手的研習,在太極拳技術的整體中是很重要的,但僅以推手的功夫為用,便說能剋敵制勝,則似乎以為未可,因推手究在固定形式下進行,而對手之進攻變化無定,況練習推手,既能剋敵,則何必學習太極拳之招式?但不練習推手,則不熟悉上述諸方法及八勁的運用,如此則難以掌握太極拳之技巧。所以既須練習拳招之用法,亦須鑽研推手,方易成功。此點實不宜忽略的,故稍作提及。

推手的形式有定步推手及活步推手兩類方式,而各具深意,各有功用。定步推手如雙搭手、肘扌履、俯仰、纏絲、採浪等是;活步推手如九宮步、大扌履步、七星步等是。

推手之主旨在於「明察敵情」,取得「制敵先機」之效果。例如打手歌說:「彼微動,己先動。」但是如何能夠做到知彼之微動而己先動呢?此則非憑本身靈敏的感覺不可。故推手的目標,就在於訓練感覺,增進其靈敏程度,藉神經迅速反射的作用察知對手虛實,把握有利機勢,運用招式,佔勝攻取,並積累此中經驗,再行施用於實習之搏擊中。

推手的練習,初學者必先求姿勢的正確及圓活舒展。然後學習何為掤,何為扌履等八勁,須明瞭而熟習之。遵循「黏、連、棉、隨、不丟頂」諸方法而發揮各勁之功用,至於熟極生巧,運用自然。推手攻守之勢,注重避實擊虛之道,宜順對手之勢,以黏連之法,輕靈之勁,借對手之力,引彼上浮,繼攻其弱點,使對手重心傾側,至於不穩而跌仆。但自身重心,務須保持中定平衡,雖在備受攻襲中,亦不為對手所算,方擬高明。

推手有三大境界之分,在對手發力之先而知之者,是為先知先覺。推手時在轉動之間,對手發動攻擊時之剎那,必先蓄勢,此蓄勢之預備助作,幅度雖微,非純以眼光所能觀察,但本身與對手接觸處之「觸覺神經」反射作用,使大腦早已領悟到對手動靜的意圖及進迫的角度,故能立刻順勢利用於中途消解,並截擊之,此所謂知機知勢也。對手的攻勢已發,然後及見,是為後知後覺。此即本身的感覺反射訓練,稍欠迅速,對對手的攻勢預備動作,未能及時感悟,祇可待敵勢之來,始能抵禦也。但倘若消解稍遲,將必為對手所算。在對手攻勢已發仍不知之者,是為不知不覺,此即初學推手者的必然階段,因其對於聽勁的感覺訓練,時日尚淺,與及對虛實變化的道理實踐仍欠經驗,未能達到一定程度故也。

推手功夫高者,皆能變換八勁,隨意發揮,鼓盪渾浩,推手技術較低者與之互練,身如在海船遇風,顛簸無主,全受控制,蓋由於其鍛鍊有素故也。然功夫之道,理論不如實踐,實踐不如多經驗。學者在臨場實習中,注意觀察,久之自能融會貫通焉。